观点精编 | 何虎生、薛思齐: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Profile/
「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
「薛思齐」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刊发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中国之理”栏目,仅代表作者本人学术观点,以下内容为文章节选,转载请注明来源。
1935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在延安的十三年间 (简称延安十三年,又称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以延安为立足点,建立党领导的政权,思考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丰厚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以延安为出发点,领导中国革命事业实现历史性转折、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做准备,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间,确立了科学的思想路线,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意涵,开启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一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独立自主的认识所提出的通过建立、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道路和途径。它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中国的具体实际与现代化道路紧密结合,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独特路径。延安十三年党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展现了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逻辑。
二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成果
三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党不仅领导革命走向胜利,而且进行了局部执政的尝试,孕育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始路径和思想,更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正确方向。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步探索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历程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目的,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延安十三年,以延安精神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在精神上走向成熟,重振了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了面向现代化的新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永远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永远是中国式现代化坚实的精神力量。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趋于成熟,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基点,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保障。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间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历史经验、具有深远意义。
欢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主编:林尚立
国内统一刊号:CN11-1476/C
版权所有
如需转发,请联系授权